阅读历史 |

第243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有点窝火,虽然没有实质意义,但还是感到一时难以接受。

当初黄敬蜀从她爸嘴里听说重庆大学这几个字时,恐怕也是这样发懵吧?

不,应该更严重。我毕竟不是真的去读。

杨舒力发现自己火候还是不够,还是有点虚荣心,“杨舒力同志考上了成都大学”,确实没有四川大学听起来舒爽。他觉得应该自我批评一下。

“可以嘛,舒力,你原来说是考哪个学校呢……”秦华玉在一旁笑逐颜开。

“四川大学。”杨舒力小声而平静地说道。

“哦四川四川,这两个哪个好些嘛?”

“四川大学要好一点。”

“哎呀,都差不多,我觉得可以了,我给姨妈打个电话,她天天在念。”秦华玉一溜小跑到茶几那边去了。

“华秀啊,舒力的通知书到了,上午才到的……成都大学……欸,欸,好,好,我就给你说一下。”秦华玉拿着话筒说道。

“你姨妈说成都大学还可以。”秦华玉笑眯眯说道。

还能说什么,我就是读重庆大学也是这些话。

杨舒力站在原地没动,反复看着通知书,是他的名字,是成都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,是本科。

杨舒力想笑,成都大学第一届本科生。他居然吃到了大学扩招的红利。

秦华玉到厨房做饭去了,杨舒力回自己房间,倒在床上休息。

这是怎么回事?超过学校录取线20多分都不行?

他的档案和资料没有什么问题啊,逃课?生活作风?他承认这些问题是存在的,但没有写到档案上去,招生办的人不知道啊。

如果他的档案有问题,那么,成都大学也不会录取。

从结果倒推回去,回到四川大学的招生场景,要么是招生人员看到了杨舒力的档案和成绩,但出于某些原因没有录取;要么是招生人员没有看到他的档案和成绩。

如果是前者,那就是他运气不好,如果是后者,那就是有人做了手脚。

杨舒力不愿去怀疑涂艺妈妈,她也就是说了那么一嘴。

问题是,她不光说了一嘴,还有能力办到。

她应该跟四川大学招生办的人熟悉吧,给他们打个招呼,说这个学生如何如何,他们就不看他的档案了,甚至,档案和成绩根本没有送到四川大学招生办手里。

理由挺充分,生活作风,当然,涂艺妈妈不会把证据拿出来。

如果是这样,解释得通,只是无法证明。

怎么办呢?去申诉一下?

“舒力,出来吃饭了。”秦华玉在客厅喜滋滋地喊道。

还好秦华玉并不清楚两个学校的差别,一个是百年老校,八十年代曾在全国排名前15,如今是落后些了,但还是甩今年才专扩本的成都大学几条街。

想一想,如果真是涂艺妈妈做的手脚,倒是件好事,因为这可以让她出一口气,毕竟他和涂艺后来的事情她是猜得到的,吃了哑巴亏。

这件事就算了,也就是个名分而已,没有实质差别。

吃饭时秦华玉提出,明天把姨妈一家喊来大家庆祝一下,她去买条鱼,让杨升元做豆瓣鱼吃。

杨舒力说算了,天气这么热就不要喊姨妈他们跑来跑去的,秦华玉才没作声了。

薛远江和姨妈可能知道两所学校的差别,到时秦华玉兴高采烈,姨妈两口子欲言又止,就尴尬了。

不过,秦华玉还是出门买了一条鱼,杨升元操刀做成辣子鱼,他还进了卧室,杨舒力知道他要干什么,连忙进去把他拦住,杨升元想开一瓶五粮液。

杨舒力告诉他没必要开瓶白酒,夏天他都是喝冰镇啤酒,开了也喝不完,杨升元只好罢手。

通知书上写的报到日期是9月7日,还得在家待一段时间,恼火。

等以后公司赚钱了,再跟家里摊牌,杨升元应该能接受,他和向叔叔都见证了奇迹,秦华玉虽然也见证过,但要费点周折。

人的观念转变,不是那么容易的事,仅仅在语言层面,或者说观念层面,是很难转变的。

最快的方法是在肉身层面,通过肉体的痛苦和欢乐来改变观念,比如向叔叔,他在成都干大排档,熬更守夜每个月才赚一千多块,他百分之百拥护在元酥肉起早摸黑赚4千块,天天还能和老婆孩子见面。

这就是肉身记忆,有这种经历后,他就不会再劝杨舒力靠好大学当官,因为能赚到钱,日子也过得很舒服。

秦华玉现在的情况,完全可以不在学校工作,回家天天玩,但她观念上转变不过来,还是拿铁饭碗心情舒适,而且回家后如果没事情干,反而加快衰老速度,现在这样成天轻轻松松多好。

如果公司赚了一两百万,秦华玉也会接受杨舒力“退学办公司创业”这种新时代故事。

第二天下午,接到班主任黎老师打来的电话,说学校已经知道杨舒力录取通知书的情况,问杨舒力是什么态度,如果他愿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