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73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最后一点,是杨舒力的杀手锏,他说,他们卖的卤肉要保证质量,走高价路线,卤肉的做法是传统的,不偷工减料。

最重要的,绝不使用添加剂,把卤肉生意长期做下去。

一席话说完,房间里一片沉默。

向叔叔伸出右手,指着杨舒力鼻子说道:“舒力,最后一个添加剂,我觉得说到点子上了。”

“现在外面卖的那些卤菜,好多是加了香精的,我不是不买,有时来不及做菜也买点,但是买得少。”向叔叔说道。

随后,向叔叔讲了一个以前在成都一家餐馆做事时的故事。

当年向叔叔从厂里出来,决定进入餐饮行业,经人介绍到成都一家餐馆打工,两年内辗转了多家餐馆,不仅在店内学习,其他店有火爆产品,他也去取经。

学了两年,向叔叔觉得差不多了,重庆市还有老婆孩子,不能老在外面飘着,准备回家另起炉灶,就在那个时候,又听说一家餐馆有火爆产品。

这家开业不久的餐馆有一道辣子鱼,味道非常香,来这家店的客人几乎每桌都点。

这当然是他学习的对象,于是和店里一位同样从小地方来成都学艺的同事去吃辣子鱼。

的确非常香,从端上桌,到第一口,都很香,吃完后回味,仍然香。

回来后两人开始研究,估摸着那家店用的调料和烹饪方法,自己买鱼来做,但始终没有那种香味。

是不是某种香料的成分加重一点?或者辣椒品种换成辣味少的、香味重的?他们调整不同香料的比例,进行多次尝试,始终做不出来。

这件事他一直想不通,后来回到重庆市,和杨升元开起餐馆,有时还是想着这件事,觉得餐饮行业的水太深了。

那个跟他一起去吃鱼的同事到了沿海一个省会,在一家大型酒楼当主厨,混得还可以,就跟他取得联系,讨教些经验。

两人在电话中叙旧,他又提到吃辣子鱼的事,说到现在还是想不明白,同行说嗨,这事不要在意,真相简单得很……

原来,那种非常香的味道,就是使用了一种添加剂。

这种添加剂可以在批发市场上买到,装在小塑料袋里的白色粉末,外观看上去像味精。

厨师把菜做好后,从兜里掏出小塑料袋,倒一点进去,搅拌搅拌,就有了那种香味。

它还有个化学名称,向叔叔只记得第一个字是“乙”,甲乙丙丁的“乙”,后面几个字记不得了。

从这件事后,很多事情都想通了,那些卖卤菜的,据说很香的,好多人来买的,他知道怎么回事。

加了卤菜香精。

听完这个故事,杨舒力不禁感慨:厉害。

向叔叔因为自身条件,家里几口人都靠他养活,做事情很用心,肯钻研,酥肉的研制,鲜肉饼的研制,都是他进行的,不是偶然,而是必然。

他得保证事情的成功,家里人才有活路。

相比之下,杨升元就缺乏这种拼命精神,或许可以这样说,遇到向叔叔,既是不幸,也是幸运。

说幸运,当然是向叔叔领着他,一路走到现在,少了许多艰辛和迷茫;说不幸,就是有人领着,多数时候处于舒适圈,不能在环境逼迫下爆发出自己的能力。

不过,杨舒力对这些采取了更现实更宽容的看法,对人的个性不能强求,杨升元天生就不是自己闯一番事业的人,能遇到向叔叔,跟着走,也是一种幸运。

“舒力,我告诉你一个小窍门,凡是那种在门外都闻着很香的馆子,都是用了添加剂的。”向叔叔说道。

“哦。”杨舒力又认真听起来。

“阅江阁门口闻不到香味,因为它是做传统菜,按老方法做,味道的类型很多,但是传统菜讲究食材,做起来也讲究,价格高了没人来吃,价格低了赚不到钱,所以这种传统菜馆没几家了。”

“这些年江湖菜很火,是不是?因为它简单,大麻大辣,加点香精,香味就出来了,食材也是最便宜的,都被味道盖住了,顾客还说好吃。但是也有问题,江湖菜开几年就倒闭了,说明他这个香味吃多了败胃口。”向叔叔说道。

杨舒力频频点头,认为向叔叔说得在理。

“向叔叔,那你觉得我们做那种不用添加剂的卤菜,行不行?”杨舒力问道。

现在他相信,向叔叔的回答具有一锤定音的效果。

“可以。舒力你提出做卤菜,我一听就晓得你是做过研究的。”向叔叔说道。

伏击

“我表哥喊我把压岁钱拿去买股票,笑死人了。”黄敬蜀说道。

杨舒力朝涂艺瞄了一眼,两人的目光刚好对视。

“哪里笑死人了?”杨舒力问道。

“他说2000年2000点,你不觉得好笑吗?”黄敬蜀说道。

“听起来是有点好笑,问题是,这个说法很有可能成真。”杨舒力说道。

“敬蜀,其实……”涂艺说道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